盛夏时节,笔者走进新余市各大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机器轰鸣、车水马龙、一个个智能化机械码坯手来回挥舞,一座座脱硫、脱硝除尘等现代化环保设备拔地而起,门庭若市、产品供不应求,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历史最好水平,新型墙体材料企业老总们更是乐开了花。这是该市狠抓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引导行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新余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禁实限粘攻坚战,坚定不移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道路,“绿水青山”正积极转化为生态效益。今年1至6月份,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新型墙体材生产企业25家,累计新型墙材生产总量4.64亿块标砖,同比增长6.22%,节约耕地766.83亩,节约标煤2.88万吨,综合利用工业废渣92.93万吨。全市新增新型墙材生产线2条,新增新型墙材生产能能力1.6亿块标砖。全市58家实心粘土砖企业列入整治对象,其中渝水区42家实心粘土砖企业已全部停产到位,13家实心粘土砖企业相关设备进行了拆除(其中7家企业烟囱实施了爆破),退出落后产能8000万块折标砖。
狠下决心拔毒瘤
实心粘土砖企业落后工艺和产能是推进墙材革新工作的痛点和毒瘤。该办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痛定思痛,狠下决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打好关闭实心粘土砖企业攻坚战。全面摸清“家底”,登记造册,量体裁衣,不断细化工作措施,制定整治关闭工作的“作战图”和“时间表”。围绕“三个一批”工作总目标,即关停一批、整治一批、转型一批。通过因地制宜,强化宣传,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多措并举、加强调度、督导问责、全力推进等措施,狠治淘汰落后产能顽疾,助力新型墙体材料产业新发展。
对证照过期、证照不全、生产设备工艺明令落后、违规开采林地、耕地的实心粘土砖企业,实行“一票否定”,一律先关停,实施拆除相关设备再进行爆破。
整治提升相结合,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设备工艺的实心粘土砖企业,补齐环保、安全生产等相关手续证件,配建环保设施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废渣掺量比例,经过整治提升仍达不到规定的企业,签订退出落后产能协议,自行淘汰出局。
积极引导转型意愿强烈并且有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设备和能力的粘土砖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步伐。鼓励其利用生产设备工艺开发生产废渣、建筑垃圾和高品质新型墙体材料,实现华丽转型。
坚持不懈抓技改促提升
技术装备提升改造是推动行业发展助推器。今年1至6月份,该办先后抓好了创宇建材等5家烧结类企业砖窑炉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装备改造,综合治理恒欣建材等2家企业粉尘排放,督促企业达标排放,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实施“机器代人”工程,完成福瑞建材等3家企业自动码坯生产线改造。鼓励鼎盛建材等2家企业引进自动打包生产线,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支持企业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进行节能改造,提升窑炉热工效率,推广大断隧道窑和自动焙烧技术。积极开展新型墙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推进行业提质降耗增效,引导和推动企业向绿色转型。实施能源合同管理机制,引入能耗检测机构开展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综合测试,将企业环保达标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指标作为申报省级认定企业前置措施,凡申请认定的企业不符合上述两项标准一律不予初审。截止目前,完成全市4家新型墙材生产企业5个产品省级认定的现场初审工作。
内引外宣推转型补短板
今年以来,我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部品和推广装配式建筑,引导万鑫建材等新型墙材企业,发展轻质高强、保温防火、多功能一体化的装配式墙材、屋面及围护结构部品,开展与科研院所技术对接合作,开发满足建筑市场的新产品,推进新型墙材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与新余工程建设规模相匹配的部品部件生产能力。与此同时,针对社会资本积极投建新型墙材产业,大力宣传相关政策,引导其投建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项目,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低成本清水墙和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烧结砖制品,进行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推动新型墙材产业转型发展,补齐新型墙材装配式建筑产业短板。
持之以恒抓执法助应用
开展禁实限粘执法检查,助力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今年以来,该办对全市在建工程用情况,目录内新型墙材企业生产情况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实现行政执法全覆盖,不断巩固禁实限粘工作成果。与此同时,从工程核验、专项基金返还等环节把关,带动建筑工程推广使用新型墙材,有效促进新型墙材建筑工程推广应用。截止目前,累计对全市40余个在建工程开展了全覆盖行政执法检查,累计检查新型墙材生产企业30家(次),为12个建设项目办理返退墙革专项基金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