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4年,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十二五”期间,将加强相关政策激励、标准规范、技术进步、产业支撑、认证评估等方面能力建设,建立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新建单体建筑认证推广、城市新区集中推广为手段,实现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建立高星级绿色建筑财政政策激励机制,引导更高水平绿色建筑建设。对经过审核、备案及公示程序,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给予奖励。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
此外,中央财政还将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引导低星级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绿色生态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并对建设突出的绿色生态城区相应调增补助额度。
意见强调,要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使绿色建筑更多地惠及民生。鼓励各地在政府办公、学校、医院、博物馆等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建设中,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公益性建筑中开展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试点,力争到2014年,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目前许多绿色建筑核心技术国内仍不掌握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发展绿色建筑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工作基础薄弱,建筑节能形势仍然比较严峻,要实现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筑比重超30%的目标,还需迈过市场认知度、政策配套和技术突围三道坎。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王有为说,关键还要提高社会认知度,应借助政策激励的“东风”,完善绿色建筑相关标识,努力让百姓懂得绿色建筑,就像购买节能家电一样,要教会百姓看关键绿色标识。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偏低,各地推行的65%节能标准只相当于德国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能耗指标超过2倍。王有为指出,除了标准偏低,配套政策不完善也阻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强调,要提高节能标准,就必须强化激励与约束,既要运用行政手段,从设计图纸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不达节能标准的不予开工建设、不予竣工验收,对超限额用电的公共建筑实行惩罚性电价;又要研究实施财政奖励,对超过节能标准的低能耗建筑逐步给予财政资金奖励,切实增强加快发展低能耗建筑的动力与压力。
张少春表示,国内发展绿色建筑,还面临产业科技支撑不足挑战。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刚刚起步,资源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明显偏低。王有为也指出,目前发展绿色建筑许多核心技术国内仍不掌握,如大部分热泵压缩机等关键部件还需要进口;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新能源建筑应用仍停留在简单直接运用层面,太阳能房、太阳能供热空调等深度利用非常有限。
张少春表示,今后将加大力度支持绿色建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此外,住宅工业化是大幅度降低建筑建造过程中消耗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要促进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切实加快我国住宅工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