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及时掌握和提供2015年度我市新墙材行业运行情况信息,我办于12月中旬组织开展了新墙材企业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调研活动,走访了全市20多家单位,发放调研表格100余份,收回调研表格70份。为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本年度行业与市场情况,本文内容将结合年度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一、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1、新墙材产量基本持平,产品价格回落显着。今年1~12月份,全市完成新墙材产量25.95亿块标砖,比上年同期的26.12亿仅下降0.66%,总销售量为24.89亿块标砖,比上年同期的24.11亿增长3.21%。行业利废198万吨,其中消纳建筑废弃土和建筑垃圾125万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三大主导产品价格出现明显回落,蒸压加气类产品价格平均回落10%左右,烧结类产品价格回落15%左右,混凝土制品类产品价格回落12%左右。
2、新建项目上规模,主要产品结构发生变化。近两年我市陆续上马乐清广大、苍南日正铭、永嘉弘正、洞头明远4家大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企业,产能规模、工艺设备都远远超出之前同类企业,另外今年也新办了两家规模较大的混凝土砖企业。今年我市蒸压加气类、混凝土制品类、烧结类三大主导产品比重分别为29.4%、29.4%、11.4%,加气类占比相比2014年提升了5.7%,混凝土制品类与烧结类分别下降1%和0.6%。
3、部分企业依靠管理与创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我市建筑行业增长逐渐放缓,一些新墙材企业能够紧紧把握墙材发展方向,主动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依靠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在谋求企业新发展。如苍南日正铭实业有限公司的烧结砖生产线,攻克了在原材料中直接掺入部分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制砖的技术难题,不仅利用了污泥的残余热量,而且还获得了处理污泥的政府性补贴,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龙湾丰众、永嘉弘正等加气类企业很好地结合政府“五水共治”与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通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及加强质量管理等措施,实现全年满负荷生产运行,产销量位居同行前列。
二、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产能过剩严重,行业存在盲目投资。2015年温州地区三大类新墙材企业(烧结、加气、混凝土砖)总体设计产能达48.4亿块标砖/年,而2015年实际产能利用率仅为38.3%。其中加气类企业最高,达60.7%,平均每家企业产量为10.7万m³;烧结类企业53.6%,平均每家企业产量为1577万块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制品类企业最低,仅为25.4%,平均每家企业产量为1320万块标砖,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状态。据此次调研了解到,我市各地社会资金投资新墙材行业的热情依然高涨,明年平阳、永嘉、乐清均有烧结类生产线上马,且投资规模最大的将达1亿元,文成也将新建一家蒸压加气块生产线,其他地区也有数家混凝土砖企业在筹办。但在交流中也发现,部分投资者缺乏对温州地区资源特征及市场情况的基本了解,甚至个别投资者未向墙改部门咨询便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产之后进退两难。
2、行业缺少协调和自律,整体效益显着下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摆脱“囚徒困境”,部分企业不遵守诚信规则,相互压价,甚至低价劣质倾销,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损害了行业的长远利益。缺乏行业自律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应收款居高不下,根据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我市新墙材行业总体应收款规模达2.5亿元以上。因此,在受访的企业中,虽然只有31%的企业同时认为今年我国宏观形势及自身生产经营情况较差,但有84%的企业认为今年利润普遍下降且未来生产经营将愈发困难。
3、企业竞争力不足。温州地区土地、原材料等自然资源稀缺,无形中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同类产品成本明显高于外地进温产品。今年金华、衢州、台州等地仍有大量烧结类、加气类产品进入我市新墙材市场,占有我市30%以上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我市新墙材企业不仅要面对“外患”,还有解决“内忧”---即本地企业间的产品同质化、低水平化竞争。
4、产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价格高、审批难,尤其是混凝土砖企业基本都面临养护棚违建问题;二是税收政策不平衡,部分地区企业办理增值税退税、简易征收等事项存在困难和阻碍;三是行业在利废、环保、减排方面取得的成绩得不到各级政府部门的有效关注和支持,行业未来面临的形势堪忧。
三、建议与对策
市场需求直接影响行业发展。新墙材专项基金征收量的变化即为我市建筑工程开工量的变化,根据历年数据统计,我市专项基金征收总额从2010年的13816万元猛增到2011年的19531万元,增长幅度高达41.4%,同时2011~2013年均保持在18000万元以上较高水平,这是近几年我市新墙材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我们也看到,专项基金征收额从2014年开始已经连续下降,14、15年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10.9%和12.0%,由此可以预判出我市未来两年建筑市场有逐步萎缩的趋势。从横向看,2015年新墙材专项基金征收除瑞安、永嘉增长外,其余地区都普遍下降,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地区有平阳、洞头和泰顺,分别同比下降40.51%、42.94%及80.23%。今年我市墙材行业在全省“遇冷”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相对平稳,无非得益于前两年大规模建设工程的存量释放,接下去我市新墙材行业遭遇“寒冬”或将不可避免。为此,针对上述情况及我市新墙材行业未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1、减产能去库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产业规划布局和减量置换等原则,做好政策引导与信息公开,严格控制新增生产线;优化存量,积极促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与整合改造,完善行业退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开拓农村新墙材增量市场,强化农村新墙材推广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建立农村新墙材推广应用鼓励机制;加强新墙材产品生产与应用环节的监管力度,打击无证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严厉惩处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不良行为。
2、保质量重诚信,发挥协会自律作用。行业自律工作来之不易,护之更难。协会应继续鼓励和呼吁会员单位通过制定行业诚信公约,加强自我管理与诚信经营,积极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维护行业相关合法权益,特别是在合理解决企业应收款等问题上有所作为。
3、促创新谋发展,推进行业绿色发展。未来新墙材行业发展应走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及循环经济发展。建议和鼓励企业继续强化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并根据自身情况适时加强与污水、废渣处置部门或企业间的合作,在追求差异化竞争的同时,积极为城市发展贡献企业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1、新墙材产量基本持平,产品价格回落显着。今年1~12月份,全市完成新墙材产量25.95亿块标砖,比上年同期的26.12亿仅下降0.66%,总销售量为24.89亿块标砖,比上年同期的24.11亿增长3.21%。行业利废198万吨,其中消纳建筑废弃土和建筑垃圾125万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三大主导产品价格出现明显回落,蒸压加气类产品价格平均回落10%左右,烧结类产品价格回落15%左右,混凝土制品类产品价格回落12%左右。
2、新建项目上规模,主要产品结构发生变化。近两年我市陆续上马乐清广大、苍南日正铭、永嘉弘正、洞头明远4家大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企业,产能规模、工艺设备都远远超出之前同类企业,另外今年也新办了两家规模较大的混凝土砖企业。今年我市蒸压加气类、混凝土制品类、烧结类三大主导产品比重分别为29.4%、29.4%、11.4%,加气类占比相比2014年提升了5.7%,混凝土制品类与烧结类分别下降1%和0.6%。
3、部分企业依靠管理与创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我市建筑行业增长逐渐放缓,一些新墙材企业能够紧紧把握墙材发展方向,主动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依靠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在谋求企业新发展。如苍南日正铭实业有限公司的烧结砖生产线,攻克了在原材料中直接掺入部分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制砖的技术难题,不仅利用了污泥的残余热量,而且还获得了处理污泥的政府性补贴,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龙湾丰众、永嘉弘正等加气类企业很好地结合政府“五水共治”与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通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及加强质量管理等措施,实现全年满负荷生产运行,产销量位居同行前列。
二、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产能过剩严重,行业存在盲目投资。2015年温州地区三大类新墙材企业(烧结、加气、混凝土砖)总体设计产能达48.4亿块标砖/年,而2015年实际产能利用率仅为38.3%。其中加气类企业最高,达60.7%,平均每家企业产量为10.7万m³;烧结类企业53.6%,平均每家企业产量为1577万块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制品类企业最低,仅为25.4%,平均每家企业产量为1320万块标砖,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状态。据此次调研了解到,我市各地社会资金投资新墙材行业的热情依然高涨,明年平阳、永嘉、乐清均有烧结类生产线上马,且投资规模最大的将达1亿元,文成也将新建一家蒸压加气块生产线,其他地区也有数家混凝土砖企业在筹办。但在交流中也发现,部分投资者缺乏对温州地区资源特征及市场情况的基本了解,甚至个别投资者未向墙改部门咨询便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产之后进退两难。
2、行业缺少协调和自律,整体效益显着下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摆脱“囚徒困境”,部分企业不遵守诚信规则,相互压价,甚至低价劣质倾销,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损害了行业的长远利益。缺乏行业自律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应收款居高不下,根据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我市新墙材行业总体应收款规模达2.5亿元以上。因此,在受访的企业中,虽然只有31%的企业同时认为今年我国宏观形势及自身生产经营情况较差,但有84%的企业认为今年利润普遍下降且未来生产经营将愈发困难。
3、企业竞争力不足。温州地区土地、原材料等自然资源稀缺,无形中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同类产品成本明显高于外地进温产品。今年金华、衢州、台州等地仍有大量烧结类、加气类产品进入我市新墙材市场,占有我市30%以上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我市新墙材企业不仅要面对“外患”,还有解决“内忧”---即本地企业间的产品同质化、低水平化竞争。
4、产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价格高、审批难,尤其是混凝土砖企业基本都面临养护棚违建问题;二是税收政策不平衡,部分地区企业办理增值税退税、简易征收等事项存在困难和阻碍;三是行业在利废、环保、减排方面取得的成绩得不到各级政府部门的有效关注和支持,行业未来面临的形势堪忧。
三、建议与对策
市场需求直接影响行业发展。新墙材专项基金征收量的变化即为我市建筑工程开工量的变化,根据历年数据统计,我市专项基金征收总额从2010年的13816万元猛增到2011年的19531万元,增长幅度高达41.4%,同时2011~2013年均保持在18000万元以上较高水平,这是近几年我市新墙材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我们也看到,专项基金征收额从2014年开始已经连续下降,14、15年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10.9%和12.0%,由此可以预判出我市未来两年建筑市场有逐步萎缩的趋势。从横向看,2015年新墙材专项基金征收除瑞安、永嘉增长外,其余地区都普遍下降,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地区有平阳、洞头和泰顺,分别同比下降40.51%、42.94%及80.23%。今年我市墙材行业在全省“遇冷”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相对平稳,无非得益于前两年大规模建设工程的存量释放,接下去我市新墙材行业遭遇“寒冬”或将不可避免。为此,针对上述情况及我市新墙材行业未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1、减产能去库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产业规划布局和减量置换等原则,做好政策引导与信息公开,严格控制新增生产线;优化存量,积极促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与整合改造,完善行业退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开拓农村新墙材增量市场,强化农村新墙材推广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建立农村新墙材推广应用鼓励机制;加强新墙材产品生产与应用环节的监管力度,打击无证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严厉惩处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不良行为。
2、保质量重诚信,发挥协会自律作用。行业自律工作来之不易,护之更难。协会应继续鼓励和呼吁会员单位通过制定行业诚信公约,加强自我管理与诚信经营,积极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维护行业相关合法权益,特别是在合理解决企业应收款等问题上有所作为。
3、促创新谋发展,推进行业绿色发展。未来新墙材行业发展应走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及循环经济发展。建议和鼓励企业继续强化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并根据自身情况适时加强与污水、废渣处置部门或企业间的合作,在追求差异化竞争的同时,积极为城市发展贡献企业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