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资讯 | bnkx888
1
“赕坦”傣族佛教节日“Dan Tham Long”( 献经节)
“赕坦”释义
“赕坦”为傣语,“赕”即供奉、奉献;“坦”意为经书。“赕坦”即赕经书、赕贝叶经。狭义的贝叶经,是指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南传佛教经典。广义的贝叶经,还包括大量以本地绵纸抄写的傣文、巴利文经典。
尽管今天傣族信众所赕献的经书,大部分都已经改用绵纸抄写,很少用贝叶刻写,但经典的内容并没有改变,民间也依然沿用贝叶经的称谓。傣族南传佛教信众都有抄写经书赕献佛寺收藏的传统。不仅每年关门节期间有专门的“赕坦”活动,在举行“赕维先达腊”“赕扎哩呀”“跳尚弄”等各种传统佛教活动时,也要同时抄写相应的经典赕入佛寺。信众所赕献的经书既有传统的南传佛教经典,也有民间流传的各种世俗作品。
傣族信众年复一年地向佛寺赕献经书,佛寺因此成为傣族南传佛教乃至整个傣族文化的最大宝库,很多经典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学作西南学刊·第六辑品。不仅如此,贝叶经还是其他艺术样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各种艺术作品几乎都可以从贝叶经中找到相应的故事或渊源。贝叶经的收藏与传播,其实也是傣族南传佛教艺术资源的传承与传播。
“赕坦”期间
01
“赕坦”时间一般在3个月雨安居(西双版纳关门节、开门节期间)的第45天前后,节日时间为3天3夜。傣族、布朗族村寨内,佛寺中,他们都忙着做功德,行善事,积累功德,除了斋僧供养,布施,守斋戒、听经闻法,给过世的父母亲人,做功德、滴水回向......
02
献经节期间,本寺僧侣(最后一天还要邀请外寺僧侣)在诵经亭上诵信徒们献的经书。献经者则跪在诵经亭前听经。节日的最后一天晚上,信徒们在佛寺院子里赛歌、放火花、跳象脚鼓舞、买卖各种食品,节日气氛十分热烈。
西双版纳佛寺贝叶经
西双版纳佛寺里保留的经书,据说有84000康之多。“康”一说是指部、册,84000康即84000部、册;一说是重量单位,一康等于4.4两重,无论是指部、册也好,指重量也好,均说明西双版纳佛教经书很多。
佛经多数刻写在贝叶上,少数抄写在西双版纳版纳傣族自制的缅纸上。刻写在贝叶上的经书不怕虫蛀,不会风化,可保留数百年至上千年的时间。刻写在贝叶上的经书称为贝叶经,写在缅纸上的佛经称为纸本经。
届时信徒们在西双版纳佛寺大殿里搭起一座诵经亭,每个信徒自己抄写或请人抄写一本经书奉献给佛寺,同时制作袈裟及各种生活日用品布施给僧人,作为在家的佛教徒护法僧三宝的表示,籍以祈福。
西双版纳的傣文佛经分为经藏、律藏、论藏和藏外四大部分。经藏分为长阿含经、中阿含经、相应部经、增一阿含经、小部经5个部分。经藏的小部经共有15种,除了音译的巴利语本之外,还有不少的注释和西双版纳傣文译本,版纳佛教文学作品《本生经》就是小部经的一种,它有547种佛本生故事,其中最末一个故事《维先多罗本生经》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布朗族中受到人们的崇奉和喜爱,它对当地的佛事活动、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贝叶经”可以说是傣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大典,它不仅记载巴利佛经,还记载了许多方方面面民族、历史、文化、故事、长诗、天文历法、医药等等鲜为人知的事情。
所以,“赕坦”供养经书是傣族人民信仰与民族文化的传承,贝叶经、贝叶文化、信仰,是傣族人民的骄傲之作,僧侣在书写的时候,也是可以让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让自己的笔功增长,从而在学习和传承中把贝叶经的文化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萨度
点
击
关
注